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色影无忌:关注江河源——对话探险家杨勇


   作者:无忌北京报道

 发表时间:2006.11.16


  二十一年前,川人尧茂书在长江漂流1270公里后触礁,他永远的留在金沙江畔。

  二十年前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组队,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漂流长江。这是人类首次全程漂完6300余公里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三支队伍加上尧茂书共11人遇难。

  时间如长江东逝水,悄然流过二十年。2006年,玉树直门达尧茂书的碑前,肃穆的戳着几个汉子,一杯清酒几根点燃的香烟。

  是他——

  杨勇带着自己的民间独立考察队,来祭奠中国探险前贤先烈,杨勇此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考察>>考察队带上了两个20出头的青年志愿者,杨勇的儿子还在上大学的杨帆和从12岁就和杨勇泡在一起的忘年交刘砚。

  科考队员税晓洁和杨勇有着10年的友谊与合作探险经历。他是这样描述杨勇:金沙江边的彝族聚居区有个金阳县,山奇高,谷巨深。县城的孩子玩篮球、一不小心,球儿飞下山谷,要想捡回来,就得走好几天。一天,有个孩子离奇失踪了,当大人们终于找他回来,都啼笑皆非,原来,他是去找天边边了。大山深处的这孩子一直很奇怪:天的边边在那里?天边边又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孩子叫杨勇,后来成为我崇拜的“长漂英雄”之一。1986年及之后那场有十多名好汉牺牲的漂流热潮,曾被认为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时代进程,上升到了民族尊严的高度。这是一个至今谈起来仍颇沉重的话题,但是,不管怎样,客观上,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民间的探险意识被唤醒,一个个、一拨拨好汉以各种名义走向荒僻野外。“长漂”之后这20年,杨勇就一直游走在青藏高原进行着他自己的科学考察,乐此不疲地。"

  色影无忌网站于2006年11月12号,邀请杨勇先生为无忌网友做讲座,并对现场内容进行了全程直播,以下是当天的详细内容:

  发布会现场:

无忌资深网友烟斗担当现场主持人

  烟斗:我们先介绍一下今天参加讲座的主要构成,这是色影无忌网站主办的活动,除了色影无忌的网友,还有集体参加我们活动的越野E族的网友们。另外还有一些媒体的朋们,媒体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友好网站迪派网站,还有华夏地理杂志、中国摄影杂志、西藏人文地理,绿野中国网站、越野杂志、时尚座驾以及中国国家地理的朋友们。特别感谢色影无忌网站副总编辑孙萌,我们的化名。他和无忌北京办事处的团队前天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马不停蹄的工作,加班帮我们安排了这个会议,感谢他们。我们无忌的泡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江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会场。

  主持人对杨勇先生的介绍:

  在别人介绍杨勇的时候,喜欢用长江漂流第一人、探险家等称号。我在发招集帖的时候也是强调这些的。

  实际上,我更愿意用另一种称呼来介绍他,就是爱国志士。

  在先秦“士”是一个独立的阶层,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立场。子曰:“士志于道”就说士是社会基本价值的维护者。《论语》里讲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承担着传承文化传播道义和知识的重要使命,责任重大。而孟子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没钱没产业也还能坚持信念的,只有“士”才能做到。而且在先秦“士”的身上有一种非常突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道德情怀,对其价值信仰,士可以用生命为代价来维护的。

  即使拿个千分卡尺来量,杨勇哪一条都严丝合缝,丝丝入扣。按查利他们做相机的话说就是“公差很小,精度很高”。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很想做但是没做到,杨勇做到了,没路的地方他都去行了,而且是带着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眼光去的。读书容易行路难,更难的是把读书行路的收获总结出来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他也做到了。

  一般而言,只有当人们解决温饱之后,才有可能把眼光看到远处,走出家门,走到山野当中去。在坐的各位对野外探险以及旅游很喜欢,这本身就表明了我们国家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急速发展的后面有没有隐患。杨勇他们这次的长江三源自主考察,就是为了这个。他们就是为了给政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对国家战略的决策者们发出民间的呼声。而他们所作的一切,是出于他们的社会良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们的考察是真正的科学考察。不是炫耀噱头。不是拉企业赞助的由头。一个专业工作者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公共利害,而这种关怀是超越个人以及个人所归属的小集体利益之上的,这就是所谓大爱。

  爱国是什么,不是空喊的口号。爱国首先是了解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只有了解我们这块土地熟悉我们这块土地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热爱我们这块土地,而杨勇和他的伙伴们为了让我们更多更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土地,已经在高山峻岭、激流险滩中风餐露宿、跋涉漂泊了20年。为维护我们的土地,维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尊严和生存环境奔走呼号了20年。

  在这里请杨哥接受色影无忌,越野E族网友以及所有在座的朋友对你的敬意。

  杨勇:为什么我们叫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考察研究”?大家可能也知道,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这几年大家陆续看到我们国家在水电站建设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大型水利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关注环保人士的关注,也提出很多讨论。同时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对能源、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比如说从能源方面讲,中国能源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煤炭能源占整个能源的70%左右。煤炭能源造成的问题比较多,第一,它是不可再生能源。第二,它对环境污染很大。所以在国家能源战略里边要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要改变能源结构必须增加水力发电,我国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而西部又主要集中在川滇藏三个地方,横断山区一带。

  杨勇:第二个,我们国家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特别是西北和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非常困难。特别现在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对水资源需求、水资源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水资源短缺以及今后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重。南水北调工程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陆续启动。东线和中线都是把长江中下游的水调入黄河或者北方,但是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中心,西北六省区的水资源困境已经制约到这个地区的生存条件和今后的发展,要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可以说也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在2001年对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在这个批复的精神下,东中线工程相继开工,西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前期准备。按批复精神的计划,准备在2010年左右动工。所以说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这些年通过对江河的考察、研究,又针对目前中国对水资源开发的态势,所以根据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感觉在这种态势下,中国可能对资源的索取上,是解放以来,甚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对水资源都是一次最大的行动。我们认为这里面涉及到生态、社会,甚至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问题。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就对这次考察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在生态系统以及中国荒漠化生态治理基金会的支持下,当然还有很多朋友的支持下,我们确立这么一项独立考察研究课题。

  杨勇:今天我们在色影无忌网站的支持下,请来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摄影艺术、热爱越野运动的一些朋友,当然这些朋友既然喜欢运动,肯定对大自然也有很深的感情。在这里我把这次整个考察情况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可能会从摄影和越野结合到行程当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给大家讲一讲。

  我们是10月中上旬回来的,回来有很多后期事物,可能不会太全面,特别考察结果、考察结论还没有最后形成。

  杨勇:我先把线路跟大家说一下,因为热爱摄影和越野的朋友,对西部的地理环境也比较熟悉。我们是从成都出发,到达玉树,到玉树以后进入三江源区,玉树向西先到扎多,以后继续向西到当曲源,这就是长江三源的南源,南源主要是唐古拉山脉东段,以沼泽、山地为自然要素的江源区。我们沿当曲漂流,到通天河,然后我们设了接应点,在通天河畔的索家乡。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沿通天河前进,一路到黄河源头,翻过昆仑山脉东段,这块是中国内陆区和外陆区的分水岭。到格尔木得到修整补充以后,因为前一段我们装备条件很差,在玉树花80块钱买的帐篷,在我们这种条件下使用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漂流当中摄影器材落水了,比如这次用的612相机取景器掉水里了,给查利先生打电话,他正好在西宁参加摄影节,他特意给我们送器材过来。然后我们到了可可西里,然后到五道梁,后来沿通天河而上,这是很冒险的行为,因为我们主要以汽车为交通工具,这地方沙化很严重,沼泽、湿地、山脉峡谷,这个行程是很冒险的。后来到达通天河腹地措辞村,说它是一个村,但是只有几户人。这个地方是一个协议保护地。这一带是通天河沙化带发育最快、面积最大的一个。然后回到五道梁,以后我们又在五道梁继续向南到沱沱河,到沱沱河修整以后,我们选择一条新线路,到达了格拉丹东。按常规来说,在这个季节不能去,正是雨季冰雪消融的时候,进去危险比较大。我们还是经历很多困难,发生很多陷车,但是我们还是到了江古地带,进行了考察,跟20年前进行了对比考察。然后沿河而下,回到沱沱河。回到沱沱河以后,发现下游发生很大变化,因为青藏铁路通车,在这里设立很多防沙带,在防沙带后面堆积很多沙丘,说明沙的形成速度很快,因为好多湖泊已经干了。我们沿沱沱河折回去,对一些湖泊群进行考察,它们和长江水系已经失去联系,这是气候变化的一个证据。

  杨勇:九天以后又回到沱沱河。最下一个目标就是长江北边楚玛尔河,在布喀达坂山南侧。以前了解的楚玛尔河是上千个湖泊群,但是近些年由于对藏羚羊的保护,可可西里是众人所知。但是对楚玛尔河源的情况知道比较少,我们在出发前收集背景资料进行准备的时候,很难找到关于楚玛尔河的文献,所以楚玛尔河也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同时楚玛尔河也是中国内陆和外陆的分界点,很有代表意义。

  杨勇:在楚玛尔河我们有一台车坏掉了,离合器烧了,我们抱着侥幸心理用另外一台车拖着这台车,拖了几百里,硬是拽回了青藏线。

  杨勇:我们继续南下到安多,想看看唐古拉山脉以南的怒江源和安江源,然后到索县,回到当曲源,把怒江源走了一遍。回到当曲已经是9月底了。和两个多月以前的当曲完全不一样,已经草枯叶黄,当曲已经是冰天雪地了,我们沿着两个月前的路回到玉树,然后回到黄河源。然后到西线工程主要工程区域,就是调水枢纽,我们建成的六个水库群都在这一带,包括输水隧洞,这段也是考察重点。沿大渡河而下到丹巴康定,然后到甘孜,折向东到黄河水系阿坝,西线工程调的六个水库通过输水隧洞穿过一系列峡谷山脉在阿坝集中,在黄河九曲弯这个地方汇到黄河这里,在这里我们进行地毯式考察。我们去的线路从成都到康定,经过川藏北线到石曲,然后到玉树。整个线路就是这样。

  杨勇:

  我简单把长江源区的景观给大家说一下。

  看一下长江三源的景观。这是我们从玉树到扎多的路上经过的澜沧江,这是鲜花盛开的时候。这是扎多县,这是澜沧江的水流。澜沧江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要构造带,地层比较破碎,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个地方的反映比较明显,草场退化速度很快。在退化过程当中形成了千石沟,草场逐渐被侵蚀。这是在源区逐步实施定居计划,源区大部分牧民从游牧民逐步转向定居的牧民,只是实行定期性转场放牧。

  杨勇:这是当曲河源区,和澜沧江没有明显的分水岭,因为唐古拉山脉这一段基本散开,进入横断山区,所以没有太明显分水岭,但是景观发生很大的变化。进入当曲源以后,主要以湿地、沼泽、湖泊、泉眼构成的河源区。当曲河源区我们在1986年的时候有一支科考分队进入这个地方。这次我们的重点也是想和20年前的考察结果进行对照。这次看来当曲源也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这几大自然要素都在退化之中。最大一个标志就是水量少了,泉眼干了。从这个图片上大家看到边上有一些离土,草场的密度逐步退化。

  杨勇:这是我们下水开漂的地方。离当曲源头泉水分布区十多公里的地方,陆续汇集一些水流,形成很浅的河流。我们选择了一个地方,在这里下了水。

  这是在源区将要建房的地方,准备了一些材料,国家实施定居计划,好多牧民在园区直接把材料准备好开始建房。从2002年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后,目前又在实施生态保护计划,就是把牧区的居民往外移,国家在格尔木、玉树以及条件稍好的地方纷纷建立移民村,要逐步把江源区的牧民移到外面去。目前实施的政策是自愿移民,国家出钱修房,在移民前十年当中国家给生活费。十年以后,源区生态恢复到一定程度,达到再进行放牧的状态,这些移民可以再回来。据说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里,目前国家已经规划了生态恢复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在十年当中要花100亿对江源区生态进行恢复。移民工程也是生态计划中的一步。这和我们20年前到当曲情况大不一样,目前当曲放牧活动比20年前多了很多倍,20年前我们去几乎是无人区,这次去看到修了很多房子,大量牧民在里面放牧,西藏很多牧民也越过唐古拉山脉进入当曲源区。很多河流汇集以后当曲河面加宽,但是很浅,我们大部分都要拖船。

  杨勇:由于西藏牧民越过青海境内,经常发生争夺草场的事件,发生纠纷、斗殴。2004年国务院在这里立了一块碑,由于西藏牧民进来,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放牧,在这里生活,为了尊重这个现状,国务院为了协调这种关系,在青海境内立了一些碑。

  这是在当曲源新发现的地质景观。这个桥是近些年由于源区人类活动频繁、数量很大,加上西藏牧民进入比较多,所以在当曲国家投资修建三座桥,这些桥起的作用并不大,因为两边都没有路,就是方便当地的牧民。

  这是在当曲上游发现的火山痕迹。在火山周围形成温泉群,这个在以前科考文献里没有记载,同时在温泉群附近出现很多老鼠洞,因为这里气温比较高一些,就出现老鼠洞,而这就是草场开始退化的主要标志。

  杨勇:这就是来自唐古拉山脉的一支支流,这条河汇入以后当曲河水流量大增。

  我们考察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带了一个汽油炉彻底罢工,后来几天都是靠在草原里捡粪,支撑到接应人员的到来,这是比较苦的。

  这是当曲中下游。越往下游走,当曲河岸的一些植被景观越来越脆弱,干旱迹象越来越严重,河岸的沙地、沙丘越来越多。

  杨勇:这就是江河源完全脱了水的沼泽湿地,一旦脱水,退化速度就非常非常快。如果再隔几年去,像这些草就完全没有了。

  到江源的路上,陷车是经常性的。我们时常发生陷车,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都不慌,都先驻扎下来。江源地区很难找到石头,所以说在这些地方开车或者越野探险,车上自救的材料要准备齐,另外就是必要的工具,最好带一些小木块。如果条件好的,配备一些自动绞盘。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和我看到的其他队伍,他们车辆非常好,都是丰田4700、4500,虽然也有好的工具、好的救助材料,但还是困难。93年我进去的时候,我们一台牵引车,我们在里面陷了八天,几乎把整个队伍折磨得垮掉。这次陷了车心情还好,救车效率也很高。经验就是千斤顶要过硬,木垛加木板要带够。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我们运气很好,每当我们陷进去的时候,都能找到石头。没有石头的地方就有铁丝,或者牧民用的三角铁。我们遇到无数次陷车,都有一些客观条件,对我们有利。

  湿地陷车在江源地区经常发生。今天喜欢玩越野的朋友,有机会到长江源,除了车辆本身的状况以外,在沼泽湿地的驾车经验,还要对救车这一块进行充分准备。这些陷车很简单,只要有一辆车没陷,就可以拖上来。

本文章共4页 第1页  1 [2] [3] [4] »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